1专业介绍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学中的重要学科,是研究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它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的规律,为球类、田径、体操等诸多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科研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该学科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人才的重任,与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对于促进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国际体育交流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研究方向
01田径
02体操
03篮球
04排球
05足球
06小球
07游泳
08重竞技
09艺术体操与健美操
10运动训练学
11体能训练
12社会体育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教育训练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研究、教学和训练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4考试科目
0102方向: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0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03-12方向:(仅限单考生)
①111单考政治
②240单考英语
③60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5相近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6课程设置(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体育学原理、体育教学论、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训练
7就业前景
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体育院校开设最早的体育类专业,也是我国体育院校中规模最大的主干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体育教育人才。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上体育师资的供给紧缺,体育教育人才就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买方市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体育院系和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多。加之教师岗位工作稳定、收入不断提高,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纷纷挤向教师岗位。
8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适宜从事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体育行政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9院校专业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1 | 北京体育大学 | A+ | 8 | 成都体育学院 | A | 15 | 华南师范大学 | A |
2 | 上海体育学院 | A+ | 9 | 首都体育学院 | A | 16 | 辽宁师范大学 | A |
3 | 武汉体育学院 | A+ | 10 | 苏州大学 | A | 17 | 河南大学 | A |
4 | 福建师范大学 | A+ | 11 | 北京师范大学 | A | 18 | 天津体育学院 | A |
5 | 沈阳体育学院 | A+ | 12 | 河北师范大学 | A | 19 | 东北师范大学 | A |
6 | 广州体育学院 | A | 13 | 西安体育学院 | A | 20 | 山西大学 | A |
7 | 华中师范大学 | A | 14 | 南京师范大学 | A |
|
|
|
B+ 等 (30 个 ) : 华东交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温州大学、山东体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扬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集美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鲁东大学 |
|
|
|
B 等 (30 个 ) : 湖南科技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长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重庆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山东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北华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延安大学 |
|
|
|
C 等 (20 个 ) : 名单略
|